近日,國家連續發佈《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碳達峯、碳中和工作作出總體部署。
構建碳排放覈算體系是支撐雙碳目標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中央文件特別強調要“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國家碳達峯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特別成立碳排放統計覈算工作組。建築領域全過程(含建材生產、建築施工和既有建築運行)碳排放超過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0%,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的關鍵領域。然而,我國建築領域碳排放數據量化方面存在明顯短板,建築能耗統計制度不完善、碳排放覈算方法學與標準體系不完備、數據共享機制不健全,制約了建築領域碳排放量化目標的設定、分解與落實。建築領域碳排放覈算體系亟須建立健全。
正視問題與短板
建築能耗統計制度有待完善。一是我國能源消費統計體系尚未與國際接軌,建築能耗未被作爲一類能源消費進行單獨統計,而是被分割匯雜在能源消耗的各個領域,這是造成我國建築能耗權威統計數據缺失的根本原因。二是我國民用建築能耗統計報表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儘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早在2010年就開始實施民用建築能耗統計報表制度,但調查工作是通過逐級下達行政命令的方式開展的,多數省市的調查任務最後落到了街道基層部門。由於基層實施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專業知識缺乏,並且面臨統籌協調難度大、工作經費缺乏等諸多問題,導致統計數據質量難以保障。統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行政命令式的調查不符合現代統計制度的發展方向。
建築領域碳排放覈算方法學和標準體系尚未建立。2019年,我國發布了《建築碳排放計算標準》,是首部建築碳排放相關的國家標準,適用於建築物建造、運行和拆除全生命週期碳排放計算。在當前雙碳背景下,該標準無法滿足城鄉建設領域的發展需求,一方面該標準對裝配式建築考慮不足,難以滿足裝配式建築建造碳排放覈算。另一方面,城鄉建設領域雙碳工作,還涉及污水處理等市政設施、建築業/房地產企業、新建城區等城鄉建設各領域、各層級的碳排放覈算,而這類碳排放覈算方法學和標準體系均未建立。
建築碳排放數據共享機制尚未形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建築用能、用氣、用水、用熱等數據共享渠道尚未打通;二是由於缺乏相關制度支撐,官方掌握的建築能耗相關數據不便公開,如民用建築能耗統計報表數據、大型公共建築能耗監測平臺數據等;三是全國統一的建築能耗與碳排放數據平臺尚未建立。
建立健全體系機制
健全建築能耗統計監測與計量體系。《意見》指出,“健全電力、鋼鐵、建築等行業領域能耗統計監測和計量體系,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健全建築能耗統計監測與計量體系,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建築能耗統計報表制度。我國建築能耗統計制度改革方向應與國際接軌,併入國家能源統計體系。其中居住建築能耗統計建議併入國家住戶調查制度,公共建築能耗、城鎮集中採暖能耗統計在民用建築報表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二是與電力部門協同,以滿足用戶需求爲導向推動新時期公共建築能耗監測平臺建設。總結此前工作的經驗與教訓,新時期公共建築能耗監測平臺建設應立足於市場化手段,以滿足業主用能管理需求爲導向,淡化“監管”概念,讓用戶真正用起來,才能保證平臺的長期可持續運行。同時與電力部門協同,引入電力大數據,確保監測平臺數據準確可靠。三是加快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將終端用熱納入建築能耗統計體系之中。
構建城鄉建設各領域各層級碳排放覈算標準體系。《方案》指出,“支持行業、企業依據自身特點開展碳排放覈算方法學研究,建立健全碳排放計量體系”。健全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覈算標準體系,主要建立以下幾個層級標準:一是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碳排放標準,構建碳排放因子庫;二是建築和市政設施等項目層面碳排放覈算標準;三是建築業企業、房地產企業等組織層面碳排放覈查覈算報告標準;四是新城區建設等區域層面碳排放覈算標準;五是城市及省級層面城鄉建設領域碳覈算標準。
搭建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數據共享機制。《關於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建立城市建築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等數據共享機制,提升建築能耗監測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建築碳排放數據公開與共享制度,明確用能單位、能源供給單位、政府主管部門各方主體的數據公開或共享的責任和義務,並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實際上,我國建築能耗數據公開是有法律依據的,例如《民用建築節能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供暖、製冷、照明的能源消耗情況向社會公佈。二是搭建建築能耗與碳排放數據共享平臺。加快建立建築能耗與碳排放數據信息共享平臺,通過數據公開與共享,將宏觀區域建築能耗與碳排放數據,建築能耗統計數據、監測數據,企業碳披露數據,建築工程項目碳排放數據,建材碳排放因子、建築部品部件碳排放因子等各類數據彙集在一起,讓信息數據在市場中流動起來,纔可能利用大數據手段進行分析,產生建築節能與減排新的模式與機遇。三是研究開發建築碳排放數據挖掘與分析工具。如依據國家標準,開發通用的建築碳排放計算工具,集成相應的方法學和動態更新的排放因子庫,以滿足《建築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範》提出的關於碳排放計算的強制要求。
建築領域碳達峯、碳中和麪臨着一系列困難與挑戰。我國的城鎮化仍在進行,建築面積還未達峯,人民的用能需求還在增長……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沒有可靠的建築領域碳排放數據,就沒有辦法摸清現狀,更無法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減碳規劃。完善建築領域碳排放覈算體系,做好建築碳排放數據的基礎性工作,讓建築領域實現雙碳目標有數可依,有據可循。
作者系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教授、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建築能耗與碳排放數據專委會祕書長
作者:蔡偉光 來源:中國建設報
|